四川电动三轮车|成都电动三轮车
电动车方便实用受青睐
“比自行车省力,比公交车方便,比小轿车灵活。”骑电动自行车多年的章师傅这样评价电动自行车。每天早晨6点半,家住市区新狮街道的章师傅骑着电动自行车送孙子上学,步行需三四十分钟的路程,骑电动自行车20多分钟就够了。
因为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电动车在城乡随处可见。“骑电动自行车省力,不用像公交车那样到站才停。它的车身小,灵活。”章师傅对记者说。
像章师傅这样选择电动车的人不在少数。去年11月,方先生买了一辆电动车。“我买了车就直接骑回家,很容易骑。”方先生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骑电动车无需考驾照,基本上不受年龄的限制,而且电动车价格不高,操作简单,因此深受大众的青睐。上下班高峰期,市区的道路上,大量电动车夹杂于车流之中。
如今,电动自行车在大学生中也开始走俏。浙师大的姚同学每天骑着那辆粉色的电动自行车,往返于教学楼之间。她说:“现在学校里骑电动自行车的同学有很多。骑电动自行车的时候,连人带车都是一道风景啊!很给力。”
电动车交通安全让人忧
上月29日,记者在市交警支队采访时,碰到交警在处理一起电动三轮车与机动车的刮擦事故。以电动三轮车拉货为生的徐师傅说,他到浙师大拉货,途经市区月亮湾时与一辆小轿车发生刮擦,轿车损失在1000元以上。经交警调解,他赔了300元。因为他没有驾驶证,车子又没有上牌照,电动三轮车也被扣了。
记者问徐师傅,电动三轮车最多能载多少货物。徐师傅说,他的电动三轮车有4只电瓶,拉300多公斤货物很轻松。拉货的电动三轮车市区非常多,有些车的功率比他这辆车的功率还大,有6只电瓶的电动三轮车可以拉上1吨货物。
据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统计,去年该大队辖区内发生与电动车相关的交通事故共有2275起,其中,电动车负主要责任的有463起,电动车作为次要责任的有1815起。
主管部门治理动作频频,为何像徐师傅这样的事情仍接二连三地发生?“摩托车的速度,自行车的制动”,超标电动车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按理说,电动自行车应该是在人力自行车的基础上增加电动助力装置而衍生出来的一种非机动车,它应以电池为辅助能源,具有电动、人力两种驱动方式。以前,记者经常看见市民脚踏电动自行车骑行。如今在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大部分已没有人力脚踏装置了,即使有也是摆设,电瓶成为这种非机动车的动力,速度也是大幅度提高。目前,市面上电动自行车种类多、型号杂,超标现象严重。根据有关报道,国家质检总局曾对电动车进行国家监督抽查。检查发现,近九成电动自行车超标。这些电动车上路就成了安全隐患。
2009年12月26日,叶女士骑电动自行车时,未行驶在非机动车道内,结果酿成大祸。当日,叶女士沿市区和信路自西向东行驶,18时左右,车行至东里村地段时与行人发生碰撞,致使行人当场死亡,叶女士自身受伤。
去年11月16日早上7点左右,吴女士骑电动自行车途经市区胜利街231号路段时,因避让前方行人致使车辆失控,与左侧正同向行驶的轻型货车发生碰撞。吴女士被货车碾压,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些骑电动车的人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随意横穿车行道,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穿梭,闯红灯,严重危害行人、车辆和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动车交通发生事故后,责任该由哪一方承担,该向谁理赔,往往成为案件处理时争议的问题。去年8月21日,在金华打工的贵州小伙蓝骑电动自行车时,被一辆机动车撞了,肇事司机当场逃逸。警方虽全力追查,但至今未找到肇事司机。蓝至今仍在医院接受治疗。巨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清贫的家庭再次背上债务。市交警部门主动为其申请了救助基金。
“这是针对肇事方逃逸,受害方因此造成经济困难的救济方式。”市交警支队陈瑶说,因为需要户籍所在地提供相关信息,蓝的救助基金申请暂未被批准。
电动三轮车禁止入城
另外一种电动车是被广泛用于货运的电动三轮车。电动三轮车安装有8只12伏的电瓶,设计时速甚至可达120公里/小时,其速度足以和摩托车相提并论。它身后的小车斗更是什么东西都敢装,载货量也非常惊人。据专门用电动三轮车运货的徐师傅透露,自己的电动三轮车装300多公斤货物一点都不稀奇。
电动三轮车超载又超速,电动车车主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于是,这种货运电动三轮车也就成了市区交通安全的流动炸弹———电动三轮车事故频发。
不久前,记者险些被一辆高速行驶的电动三轮车撞伤,所幸前方刚好有障碍物挡住了电动三轮车。